易经卦辞是卦象预测的方法,是根据易经中的自然规律、人事变化以及宇宙的规律形成的,是易理精粹的一种体现。
那么易经卦辞当中的吉凶用语有哪些?如何来看出其中的寓意呢?
一、《象》曰:用兵贞吉。
爻无咎。
象曰:利有攸往,往吉吝。
初九:潜龙勿用,侵于郊,利用刑人,征于狩。
初九:见龙在田,利见大人。
九二:见龙再田,利见大人;
见群龙无首,德乃光也。
九三:劳防,厉,徵恒,无咎。
六二:白龙在下,俯以承之,用拯民。
九三:黄龙在下,引亢龙勿用,亢龙有悔;
金德而隐,何咎无咎。
六四:亢龙有悔,至于幽国。
六五:龙战于野,其血玄黄。
用九:亢龙有悔,至于幽昧。
六二之《象》是卦形的一种。
《象》的象是六条龙,象征《易经》三个不同阶段的五种形态。
《象》是占卦方法的重要标志,也是象征卦形的基本手法,因为爻辞是事先赋意以后才形成,因而《象》是占卦的母本。
但是,易·系辞训辞说:易经三易,而《易经》,六十四卦,各有其序,必须依据事之数、理之数、称物之数、乐音之数,合而为数,是所谓“数之可十,而三之可百”(《说卦传》)的法则,如《序卦传》说:“三二,而九穷。
三三,而六位。
三六,而九三穷。
此少阴,三六也。
万物负阴而抱阳,冲气以为和。
"《象》的这种次序,是取象于数。
《象》的《序》,从一以九的出现,成为数,而由一至九分为六十四卦,这样六十四卦,就有了六十四爻;
在六十四爻中,每一个爻的名词意义,也就有了六十四义。
《易经》的这种分类,显然已经符合了三才法。
二、《序卦》第一爻下九:有孚 ⁇ ,终吉。
求名、得利、得地,皆 ⁇ 于终吉。
孚 ⁇ ,大得。
⁇ ,《说文》下爻,第一句,“自本之孚也”。
就是说,本卦的上爻,由初爻的元神变为水,水,是兑卦的卦像,而本卦的六爻,代表兑,卦为兑卦的上爻,处于纯阳;
下爻,由二爻的元神变卦巽,巽,兑为离卦下爻,又处于纯阴;
所以,上爻由“孚”变为“ ⁇ ”,下爻由“ ⁇ ”变为“终吉”。
筮得,吉利;
“失,难”,是因为爻的下爻,为艮,本卦在下卦,处于纯阳;
所以,二爻由“孚”变为“ ⁇ ”变成“终吉”。
筮得:得位。
“位”,指卦象中最高之处;
处于最高处的意思。
筮得位,是吉祥的,大吉大利,可望成为贵人了。
三、《卦传》第二爻:元亨利贞,利有攸往。
吉有攸往,是说元神亨通利乐正大贞,是得到前进的吉祥吉利。
上九:“元,亨,利有攸往",是说本卦之爻,元神亨通有正象;
筮而得之,是得位;
当位是吉祥的,有往大利利之应。
吉有攸往,上九,以元亨通,故大亨贞。
有攸往,元亨,是所得到的。
因为元神大悦而喜悦,无所往不利,所以能前进大吉大利。
上九:利有攸往,利贞。
上九:占得此爻,吉。
六二:“元,动凶,不宁贞吉”。
不宁:宁也并不是安宁的意思;
没有,指不活动起来。
“不宁贞”,是说行为有所拘束。
六三:“维心致役,其神怠。
”,“贻,终吉”。
“维心”,指把握动机的状态;
致役,它表现为动、相劳;
不宁,指行动被动,心没有得到放松;
致倦,指行为受制;
这是处在动得位上的“动凶,不宁”的意思。
“不宁贞”,是说行为拘束、不自由。